第47节(1 / 2)

大明奸妃 张晚知 3202 字 2个月前

一瞬间,孙太后觉得有些无力,沉默了片刻,道:“你随我来!”

景泰帝一愣,却立即答道:“是。”

孙太后摆手挥退了侍从,一步一步的走到云台上,望着清宁宫在灯火中灰败廖落的样子,轻叹:“十五年前的清宁宫,可不是这样子的。”

十五年前,宣庙犹在,如今的太上皇朱祁镇,还是东宫太子。那时候的太子,父母双全,祖母怜爱。而在这三位之外,还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,因为张太皇有令,得以在清宁宫长居,陪伴太子——既宣庙被废为静慈仙师的元配胡氏,胡善祥。

胡氏虽然被废,但日常供给仍然比视皇后,甚至在宫中大宴时,位次列于孙皇后之前。清宁宫为储君教养之所,连孙氏这亲生母亲都不得无故滞留,静慈仙师却能长居于此,参与太子的教养,其实表明的是一种态度:胡氏虽然被废,但皇家仍然认可她的身份,让太子以母侍之。

而静慈仙师为了回报张太皇的心意,将清宁宫的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,朱祁镇无灾无忧的长大。那时候的清宁宫,飞阁流丹,金碧辉煌,属官役使来往如织。哪像现在,名义上是储君居所,但却连雕梁上的彩漆脱落,都没有描补。

孙太后这一声叹息,除了事物,更多的还是针对人情。她与胡氏勾斗不休,然而她们都守了同样的底线,不对孩子下手。否则,以宣庙广蓄后宫,却一生只得三女二子的单薄体质,恐怕一个孩子都活不下来,何谈今日?

景泰帝摸不准孙太后的真实意图,窘迫的道:“二十四衙办事不力,以至东宫至今未能修缮妥当,儿子回去后,一定令人彻查。”

孙太后嘿然一笑,却不去管他言不由衷的话,缓缓地道:“当年你的母亲,出身罪王朱高煦府中。其时文皇在位,朱高煦为了争位,特意挑选府中最出色的侍女送到太子府来,名义上是侍奉宣庙,实则别有居心。”

景泰帝一愣,不悦的道:“母后慎言!此非儿辈所宜闻。”

孙太后哈哈大笑:“你母亲行事,每有不同常人之处,你当真不想知道个中缘由?”

景泰帝顿时纠结了。

他不说话,孙太后便继续先前的话题:“然而你母亲心悦宣庙,不仅没能如朱高煦所愿为间,反而成为了宣庙臂膀。朱高煦准备起兵谋反时,是你的母亲尽取王府机密,使得宣庙占尽先机,一战而定天下。”

景泰帝讶然,孙太后刚开始提起吴太后时,他还以为她是想在吴太后出身罪王府的一事上做什么文章,却没想到她告诉他的,却是吴太后不宜被世人所知的功绩。

“你母亲于宣庙有功、有情,自然不甘入宫为妃,低人一等,便要求宣庙以后位相酬。当时的皇后胡氏,是文皇亲选的太孙妃,宣庙不喜她为人板正,约束过严,早有废位之意,只是犹豫不忍而已。”

孙太后眉目间有惋惜,有惆怅,最后却变成了一抹不明意味的微笑,转过头来看景泰帝:“胡氏不得帝心,你母亲又有君宠、重功。可是,拖了几年后,胡氏退位,被立为皇后的,是我,而不是你的母亲,你知道是为什么吗?”

对于这个问题,景泰帝却是早有猜测,脱口而出:“因为您由彭城伯府举荐入宫,张太皇择您为后,可以为娘家再保三代富贵。”

孙太后摇头:“错了。择后的,不是张太皇,而是宣庙本人!”

景泰帝深感意外,孙太后缓缓地说:“宣庙选择立我,却不是你的母亲,不是因为我比你的母亲更得君宠。而是因为,你的母亲,执掌谍报,已经惯于从恶揣度人心;而我,却更乐意从善而行。争权之时,以恶度人,能够使自己在竞争时防范周密;但君临天下,却更需要看善行,扬善德,使人心向善,利于稳固江山社稷。宣庙害怕立你的母亲,会激后宫之恶,绝自家后嗣。”

春寒料峭,景泰帝却突然间出了一身汗。

孙太后微微一笑,道:“我与胡氏,都以善教子。是以镇儿虽然识人不明,偏信偏宠,但他的后宫嫔妃争斗,却都不涉及子嗣。钱氏不孕,周氏、万氏却相继平安生产,至今三子一女,不忧后嗣。然而,你呢?除了杭氏侥幸,你宫中还有谁能平安诞育子嗣?”

景泰帝又惊又怒,隐约夹杂着一股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恐惧,冷声道:“母后,您危言耸听了!”

孙太后冷然望着他:“你的母亲做事,不给别人留行善的余地,那么,便只能逼得别人胸生鳞甲,无所不用其极!今日太子附驾出宫,在皇城内闹出当街劫杀的奇闻来,难道皇帝就不担心自己的儿女来日也有同样的灾祸吗?”

景泰帝张了张嘴,却发不出反驳的声音:冷落太子不要紧,废黜太子也可以慢慢推行。独有这种一言不合,立下黑手的刺杀,乃是超出斗争格局的毁灭,令所有人都心寒心惊的狠毒!

处于至尊权力的中心,每一日都有人为此争斗,若是每临争执,都用如此极端狠毒的手段你来我往,这宫廷,还有孩子能平安长大吗?

初春的寒风紧峭,把清宁宫外面点着的灯火吹得摇曳不定,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熄灭。

孙太后逼视着站在身后的景泰帝,一字一句的说:“你临危践祚,力挽狂澜,保江山不失,社稷不灭,于家于国,功莫大焉!有许多事,你不肯做,我知道你顾虑所在,便也愿意徐徐图之,并不过分逼迫!然而,独有今日,独有此事,你必要给我一个交待!”

石灯上的火光在她眼中跳动,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玉石俱焚的戾火:“否则,哀家枉称太后!枉为祖母!”

第九十三章 爱子心千古同

孙太后的凤驾逶迤离去,琉璃宫灯组成的点点火光,渐次隐没在深宫的层台累榭之中。

太子遇刺,孙家的两名侍卫护驾身亡,万贞重伤不起,太子高烧反复。只有梁芳这夯货明明抱着太子外袍裹的假人躲在车上,车厢倾倒,将他撞晕,反而侥幸只负了些轻伤,被找回来后,居然还能顶着猪头似的脑袋处置东宫日常事务。

景泰帝来探视太子,梁芳自然命人大开中门,恭恭敬敬的迎驾。

东宫的正寝宽大,景泰帝畅通无阻的进去,发现万贞居然和小太子在同一张床上安睡,不由一愣,问:“怎么回事?”

梁芳小心翼翼的解释:“殿下惊惧不安,必要依着万侍,才能稍安心神。然而,万侍肩背重伤,昏迷不醒,不能陪侍。圣慈太后便命人将她抬到床上,与殿下同寝。”

小太子高烧昏睡,却紧紧的拉着万贞的手指,屈身绻缩在她身侧,就像受惊的小鸟,躲在母亲的羽翼下。

万贞肩背负伤,只能俯趴在床上。头发虽然有宫人用香油珠粉细细的梳篦过了,但没有沐浴,终究无法完全去掉血腥气,血腥汗污的臭味,混着香油的气味,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怪味。

景泰帝犹豫片刻,揭开了她身上的被子。她身上的衣服为了查伤治疗,已经被医婆剪开除尽。光裸的身体,除了右肩背裹着的伤药纱绢外,自腰至腿各处,其余地方也遍布大大小小,深深浅浅的青紫伤痕。

见到这伤,景泰帝仿佛也看到了面临刺客袭杀,万贞抱着太子跌跌撞撞的夺路狂奔,拼命逃出重围,险死还生的景象。

好一会儿,他才放下锦被,在床前坐了下来,见床边的桌上还放着柄弯刀,有些发愣,问:“这是什么?”

梁芳解释:“据接应的侍卫说,他们找到殿下之前,万侍正是靠夺了刺客的弯刀,才得以自保周全,等到接应。这刀,便是万侍自刺客手中夺来的。方才太后娘娘命奴婢端上来查看,忘了收起。”

景泰帝双眉一扬,既惊讶,又释然,喃道:“长得高大,果然力气不亏。要命关头,逃跑的本事比男人都厉害!”

他本来想笑话万贞一番,转眼间却看到她脸青唇白,气息微弱的昏迷不醒;而躺在她身边的太子,却因为高烧而小脸通红;脸色不同,但他们的眉眼,却透出了相似的难受。

景泰帝的气息一滞,又问梁芳:“太子和万侍,用药、饮食如何?”

梁芳回答:“太子昏睡前服药,饮了半盏蜜水;万侍则一直昏迷,至今水米未沾。”

景泰帝怒道:“医婆就不能设法喂水喂食?水米不沾,伤势如何能好?”

梁芳今天在鬼门关前打了几个转,实在被吓破了胆,全无平日的机灵百巧,景泰帝一怒,他就吓得骨碌一声跪倒在地,不敢说话。

便在这时,床上的万贞呻吟一声,似乎咕哝了什么。景泰帝顾不得发作,连忙上前几步,问:“你要什么?”

万贞浑然不知身外之事,更不会回答他的问话,双眉紧锁,闭着眼睛又喃了一句:“小爷,你要杀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