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(1 / 2)

陈郡谢氏 李暮夕 2654 字 11天前

秋姜笑道:“下场比的是书法字帖。历代名士的真迹再好,也不过是传闻居多,怎能与今朝大儒相比?”

元晔望向她,微微挑眉,试探道:“三娘子的意思是——”

秋姜与他露了个心领神会的眼神,又道:“邸下如此聪慧,怎会不明白三娘的意思呢?南北士子大儒,何人能及琅琊王子封?王公学富五车,词赋精妙,论书法,更是冠绝南北,无人能及。邸下是王公的首徒,常随侍王公身侧,想必对令使的字迹、行文习惯极为熟悉吧?”

元晔轻嗽一声,好似不经意般避开了她的目光:“欲步蟾宫,奈浅薄驽钝,未得蜚冲。家师时常训诫,督导晔勤学苦练,不过晔过于懒怠,太过辜负,亦极为羞惭。”

“邸下这推脱之词,大类相似,可以换个花样不?”秋姜懒洋洋地掀起唇角,“‘江陵檀郎’若是浅薄驽钝、散懈懒怠,天下士人岂非都是瞎子?昔年范阳登高雅集之时,少傅、少师莫非都吃错了药,大雾蒙了眼?”

元晔苦笑一声:“三娘何必如此咄咄逼人?晔敬重家师,怎可肆意伪造家师字迹?岂非不恭不敬、不孝不义?”

彭城县主见他这样为难,心有不忍,神色不由有些动摇。

秋姜却毫不退让:“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你不到处说,谁会传出去?你若真的敬重令师,何以在意一副书贴?又非冒认自取,就当学习临摹了。”

元晔被她逼得没有办法,却也生不起气来,终是妥协:“三娘切记,出了此间,此事便都烂在你我心里。”

秋姜双手一抵,朗声笑道:“君子一言快马一鞭。”

婢子不刻搬来书案,铺展开一卷藤纸。李元晔却皱了皱眉。元梓桐道:“有何不妥?”

他伸手拂过这张藤纸,道:“家师幼时适逢战乱,举族迁移时流落坊间,贫寒困苦、几乎无几生计,便用麦秸在地上练字。虽然后来回归祖地,生活优渥,却极为珍惜纸张,素来只用最普通的粗麻纸。”顿了顿,又道,“既是仿造,哪有用新纸的道理?”

元梓桐了然,忙叫婢女去置换,回头道:“郎君心思缜密,阿奴叹服。”

“县主严重。”

这次,婢子按照吩咐换来了质地粗糙、又有些旧损的麻纸,元梓桐便要为他研磨。元晔抬手微微挡住,对她一笑:“晔始自习字,大兄便教导‘研磨需自己’,是以不敢假手于人。县主身份尊贵,请于一旁稍后。”

元梓桐捉着披帛一角轻轻应了声,退后一步,面颊有些绯红。

李元晔写的不是什么名家字帖,而是一卷《佛遗教经》,很醇正的行书,秾纤间出,恍若行云流水,大气端方,还未写完便气象天成。

秋姜心道:像王恭的喜好,若是这人自己,恐怕喜好更为灵动跳跃的小楷居多。写的也不会是什么《佛遗教经》,而是《洛神赋十三行》什么的了。

秋姜的书法也是一绝,自然能看出他的功底绝非自己可比,心底又是欣羡,又有些妒忌,颇为微妙。

写罢,他将簪笔轻轻搁在一旁,道:“若要以假乱真,还应蒙些灰尘。”

秋姜莞尔笑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回头却见元晔负手而立,笑望着她,目光深沉,忙回过神,若无其事地告辞退了出去。

沈仲容等得久了,心里就有不耐,好不容易元梓桐出来,立时便笑:“县主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,不知这次准备可充分了?”

元梓桐道:“你别得意,这次定叫你输得心服口服。”

沈仲容回头就揭了婢女手中的缎布,底下捧着的赫然是一贴《宣示表》,沈仲容笑道:“这是王献之的真迹。若有人不信,可上来查验。”

当下就有人围过来看,几番下来,都啧啧赞叹。

元梓桐冷笑着揭了自己的,亲自捧了展示给众人看:“《佛遗教经》,琅琊王恭的真迹。我朝大儒,还比不上一个已作古的学士?”

真要论谈,这还真的分不出个所以然。但是人都有偏好,在座众人无一不是王恭的拥虿,先代的大儒,终究比不上实实在在的。

又有人道:“王子敬擅书法字画,确实高才,但也仅仅如此,不若王恭博学广阔,无一不精,无一不识。”

剩下的人纷纷附和。

沈仲容气不过,左右环顾,忽然对元晔所在的方向道:“是真是假还不可知。檀郎是王公高徒,还请上前一观,以免鸡鸣狗盗之徒乌鸦作凤凰,欺世盗名。”

元晔口中的酒差点喷出,忙忍住,低头用帕子遮掩,起身上前。众人也都看着他,他只得似模似样地鉴别了会儿,神情凝重,过了会儿才道:“确实是家师的字迹。”

秋姜躲在众人身后,强忍笑意。

元梓桐终于扳回一局,看着沈仲容亲手撕了那张《宣示表》,天可怜见,她的手都在颤抖,可见痛惜到了极点。

第039章 思公子兮

039思公子兮

斗宝结束后,众人也都有些乏了,元修便和几人一同归座,依次鉴赏她们带来的歌姬舞伎献艺,当然,其间还有喝醉了酒亲自上阵的。

秋姜没这兴致,跪得久了,膝盖更是隐隐作痛,看着周边这些跪了几个时辰还能保持端正的坐姿、兴致高昂、拍手称快的人,她由衷地佩服。

“诸位的家姬都极为出色,有精读诗书的,也有能歌善舞的,予与诸君同乐,眼界大开。”待一曲舞毕,元修举樽与众人同饮。饮罢,笑着望向元晔,“怀悠带来何物?”

元晔笑道:“晔出门在外久矣,不若在自家家中,此次赴宴,仅携鄙姬四人,献舞《白纻》,还望诸君不弃。”

兰奴为他取来七弦琴伴奏,元晔正襟端坐,微微试了两个音。

有客笑道:“陇西李四,最善抚琴奏笛,今日能听得四郎抚琴一曲,我等也不枉此行。”

李元晔笑而不语,抬手拂过,指尖流泻出一串琴音,高低渐次,行云若水。秋姜发现他抚琴时坐姿极正,却不低头看琴,微微阖着双目,自在其中,可见技艺登峰造极。俄而峰回路转,乐音渐渐拔高,陡峭处,前方有个妙龄歌姬携抱琵琶揭帘入内,径自在大厅中央坐了,眸光如水,盈盈秋波暗送,容颜亦是清绝。

不刻,一声清润沁人的婉转歌喉随着另一歌姬缓缓送来,更有两个身着白纻舞衣的女子闪身入殿,一左一右,扭腰甩袖,玉足轻挑,轻柔的纱袖在空中游龙转凤,化作旋转翩跹的云影,片刻又是回身急转,以袖掩面,争挥双袖,俄而舒缓,俄而疾走,一动一静,尽态极妍。两人容貌酷似,高矮相同,俨然是一对孪生姊妹,舞步时步伐一致、甩袖扭腰的动作也保持一个调子,却是左右完全相反的动作,仿佛在看镜中起舞的一个人。

有人抚掌:“妙,妙啊。”

殿内香风阵阵,恍若春临。

一曲毕,元晔轻轻扬手,示意那四人上前来。待得近了,众人才看清,除却方才跳舞的两个小姑外,其余二人也是极为相似的容貌,只是气质迥异,那弹奏琵琶的冷若冰霜,而歌唱的女子则巧笑倩兮,灵动活跃。跳舞的两个女子亦是一冷一热,不过一个婉约,一个妩媚。

元修虽然阅女无数,也鲜少见到这样曼妙的,不由露了一丝兴味,元俊则已是直勾勾地盯着看了。

元晔微微一笑,道:“还不报上你们名字。”

四人齐齐一欠身,那弹奏琵琶女子冷声道:“奴家李荒女,是邸下家中的家养奴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