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家店装修加起来都花了10万,尾款还有4万没付……这还是刘勇没赚钱的情况下。要是照原样给别人做预算,两家店加起来报价要超过12万华币。
“luna”的钱刘勇就要赚了,夏晓兰让他留足了利润点,打个折扣就行,个个都不赚钱,刘勇岂不是白忙活。
李凤梅的坚持,夏晓兰最终退让,选择不付尾款。
家里带这么多现金不可能,把钱都存到银行去,在商都买了年货就要会七井村去。路过安庆县城时候,夏晓兰有半年没回来,顺便去县一中给孙校长拜了早年。
孙校长等她好久,看见夏晓兰第一件事就说图书:
“你咋捐了这么多书?”
全是崭新的,新华书店直接送来的书,一本旧书都没有。孙校长看着书单总价,一直惦记着这事儿。学校的图书馆修好了,书还暂时没放进去,就等着夏晓兰亲自解释。
“这不做生意赚到点钱,就买了点书……校长,我现在真不穷了,给母校捐点书不算啥,谢谢您和老师们对我的照顾,我在一中没上几天课,但我永远是一中的学生。”
夏晓兰就忘不了夏家人撒泼时,那么多老师和学生站出来声援她。
她对县一中是有归宿感的,就说孙校长的“势利”,也势利的很可爱,是为了县一中教学发展的势利,就是发自内心喜欢好学生。
夏晓兰是说真心话,孙校长听到耳朵里觉得好煽情。
啊,他又想哭啊,老汪又不在,他可不能一个人干丢人事。
为了避免自己情绪激动,孙校长反复叮嘱夏晓兰以后要量力花钱,说啥对母校的感情不仅能用物质来表现,问夏晓兰能不能来学校演讲下……那得等开学后,夏晓兰哪有那个美国时间。
“校长,您看我现在就是华清一个普通的学生,还没取得什么成就,演讲的事以后再说?”
夏晓兰的大学生活也算多姿多彩,她不愿意讲,孙校长颇为遗憾,只有自己抓着夏晓兰问,等面对县一中师生时,孙校长又有了新的谈资。
在县一中耽误了点时间,等夏晓兰一行人回到七井村时,已经是傍晚。
刘勇瞧着夏晓兰家盖得新房子,心里痒痒,觉得自己家也可以照着盖一个,李凤梅没同意:“一年到头,就春节时回来几天,盖个房子空着干啥?”
在京城也买了院子,李凤梅不是特别想显摆了,以前是想证明给那些人看,她家日子会变好,她挑的男人也不差!
现在真过好了,李凤梅觉得没较劲儿的必要。
大家都没啥钱,就她家炫富,李凤梅心里不踏实。
夏晓兰竖起大拇指:“舅妈说的是正理,闷声发大财才对。”
和乡里乡亲的日子比起来,夏晓兰母女和刘勇一家的生活已经很优渥,去年回乡刘勇就小小炫耀过,在没有更大的本事,能帮助全村人致富前,夏晓兰认为有必要低调。
回家就是大扫除,左邻右舍都来帮忙,两家的屋子都很快打扫出来,瞧见陈大嫂,夏晓兰才问了句:“婶子,咋没看见陈庆哥?”
“婶子还想问问你呢,陈庆在京城是咋回事,大学生忙的都不回来过年,他拍电报来说寒假要跟着老师搞什么活动,这孩子真是……”
陈大嫂抱怨了一大通,夏晓兰觉得陈庆真是太拼了,说起来居然有半年没和陈庆打照面了,连去对外经贸大学考试都没碰见,真是各种不巧。
陈大嫂一双眼睛不停往屋里瞅,“你妈呢?婶子先和你说一声,这个年肯定有要上门来给你妈做媒的,你妈要再婚,你同意不?”
第706章 春节不宁(1更)
陈大嫂这话问的稀罕。
别管是离婚还是丧夫,老话都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不住,给刘芬做媒不必问夏晓兰的意见——华国的传统从来是孩子的婚姻要听父母意见,没见反着来的。
但现在跑步进入新时代了,传统也该变一变啦,夏晓兰家情况和别人不一样,谁叫她是高考状元,这个女儿就相当于别人家的儿子,陈大嫂肯定要和夏晓兰提前通一通气。
村里人都以为夏晓兰家的新房子是靠刘勇帮扶修的。
夏晓兰这个高考状元,只怕还要等几年才有出息,这样一来,她们觉得夏晓兰能做家里一半的主。
夏晓兰本人是想当支持刘芬再婚的。
也不局限于城里人还是乡下人,有没有钱无所谓,要图人品好,对刘芬好。
陈大嫂的问话,夏晓兰还没点头呢,李凤梅听到动静跑过来:“嫂子,你咋和晓兰说这些!走,我们屋里说话去。”
李凤梅大概知道夏晓兰是咋想的,没给夏晓兰有机会回答。
李凤梅觉得外甥女虽然在农村长大,好像不太了解农村的环境,就说村子里有达叔压着,明面上比较团结,没啥大矛盾,那私底下的计较也不少。夏晓兰要是敢说条件无所谓,明天就有很多人把各种歪瓜裂枣的男人往家里带!
小姑子条件咋样,外人不晓得李凤梅却很清楚。
都离过一次婚,要不就别找,要找就找个好的,找一个不合适的,刘芬还不如继续守着女儿过,母女俩不缺钱不缺房,日子过得可舒坦了——真要在乡下找一个还挺麻烦,过完年刘芬要去京城开店,在京城也是有房子的,以后顶多一年回一次老家,还把相亲的男人带去京城?
带一个去,万一对方是丧偶的,除了没老婆,还上有老下有小,拖家带口去京城?
别逗了,这才是给夏晓兰添麻烦。
李凤梅把陈大嫂拽进屋里去,说了半天话陈大嫂才出来,夏晓兰留她吃晚饭都不肯。夏晓兰觉得陈大嫂的脸色不太好,“陈婶娘是咋回事?”
“没啥事儿啊!”
李凤梅一脸无辜。
刘芬这个老黄牛回老家也闲不住到处收拾,一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于奶奶放下饭碗啧啧两声,“大过年的,跑别人家里掉脸子,不愧是村长家的媳妇。”
</div>
<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