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身边有个欧洲人,云烟就顺着她的话说,“说到德语,我很喜欢徳国人做学术的态度,特别的严谨。”
哪知道女生瞪着眼睛迅速的摇摇头,“不、不是你想的那样。”
“嗯?”
“他们严谨到了死板的地步,不,我不能以偏概全,但我还是想给你说说我接触到的徳国人。”
红发女生说,“我们在读博士的过程中,目标就是解决一项科学问题。但是你要知道,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,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,最后还很有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。”
云烟对此深有感同身受。
她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研究状态,不知道这些算法组合之后,到底能不能帮助计师兄解决材料的问题。
但她还是得做下去。
毕竟这完全是一项新的知识,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,一切只能靠自己。
不过云烟心态也不错,她觉得错误累积的多了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真正的研究都一个不断犯错、犯错再犯错的过程,然后研究者就跟武侠小说中写的一样,突然间打通任督二脉,大脑中有了新的灵感。
就知道该怎么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了。
云烟想,计师兄已经研究了无数通路的问题,半年来证明这条路走不通。
那自己就换个思路,从算法入手。
这就好比出发点、通路、目标是三个点。
必须要达到自己目标的时候,如果通路这个点走不通,那就绕过它,换成算法,再试试可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红发女生说,“我身边两位德国同学,都是那种不算到最后一步,就不会放弃一条路的人。死钻牛角尖。”
看着云烟,她说道,“我就是觉得这一点研究不通了,我就早早地放弃,改另一个方法……你也可以像我一样,如果算法算不出来的话,就早点改材料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她的手机开始狂震。
红发女生说了一声‘抱歉’,打开自己的whatsa,看到自己教研组群里,那两个德国朋友发自己已经算出来了这个问题。
自家教授在第一时间发了贺信,并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论文整理起来发《nature》,发不上去发子刊也行。
红发女生:“……”
云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只觉得饭桌上突然安静下来,云烟小声问,“怎么了?你怎么不说话了?”
红发女生:“……”原来坚持研究是这么重要的吗?
=
下午的讨论会上,来自各地的教授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。
除了算法云烟没有搞明白之外,其它的她都理解了。但这些教授们引经据典,着实也为云烟打开了新思路的大门。
让云烟获益匪浅。
十几天的讨论下来,虽然只是专注着一片文章,但云烟觉得比自己二月份参加全科学研讨会还要累。
毕竟探讨的深度可不是研讨会可以比的。
云烟把所有的算法分享给远墨和计星文,并且把自己的推算也发到了小群里。
计星文看过后,直接给远墨打了电话。
开口就是质问,“小师妹做了这么多,怎么还没把她的名字加进咱们项目里?”
远墨罕见的没有跟计星文抬杠,而是回应,“这就加。”
这年头,搞科研归搞科研,申报流程也得走。
有远墨的名气在,原本在这个项目中多加一个‘方云烟’的名字不算什么难事。
但远墨知道,云烟肯定不乐意只是进来混混、蹭个荣誉和名字。
所以她才这么努力的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,
现在云烟提出来的算法已经被项目组的另外一个成员计星文认可了,远墨再把云烟上报上去,这就是按照规矩走的正儿八经的参加科研项目。
不过,远墨上报的同时,还按照规矩给了云烟一份表格。
“囡,把你主要做的方向和研究内容写上去,之后项目成功做出来后,相关负责人会按照贡献百分点发放资金和证书。”
这些东西远墨原本可以一手操办,可他总得给小姑娘锻炼的机会,不是么?
这份表格算是一个自我总结,在总结的过程中,云烟也会对自己的项目更加了解。
云烟是在登上回国飞机的时候收到这份表格的。
十七个小时的飞行中,云烟用了七个小时填完这份长达二十多页的表格,检查了两遍后发给此项目负责人远墨。
之后,她又睡了五个小时,然后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计算。
可谓是一分一秒都不愿意浪费。
距离落地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,云烟收到了远墨发来的消息。
“囡,申报表已经检查签字提交上去。”
“还有,我在机场等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