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(2 / 2)

重生废后翻身记 茴笙 2240 字 1个月前

“那就这么办吧。”皇帝这才拍板定夺,“如今正好是新年,对外便说是恩泽六宫、为国祈福了。”

“诺。”

皇帝既然下了决定,便立刻开始着手办理。六宫妃嫔的名单被送来,皇帝扫了一圈,却又抬起视线,看向了毓淑仪,“竹央你这么一说,朕才想起来,你这淑仪当了也有两年了吧?”

毓淑仪笑道:“臣妾在陛下即位之后被封为充仪,永嘉元年年底晋为淑仪,如今不多不少,恰有三年整。”

“够久了,是该晋一晋。”皇帝道,“反正如今后宫的事务都是由交由你处理,便晋为九嫔之首的昭仪吧。在这个位置上,你办起事来也会方便许多。”

毓淑仪展颜一笑,“臣妾谢陛下恩典,必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
皇帝示意她起来,然后将视线转向顾云羡,“云娘你……”

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。

顾云羡立刻明白了他的顾虑。她这充容之位是今年八月份的时候才晋的,距今不过四个月。若再行晋封,速度也委实快得离谱了。

他大概有些为难吧。

“臣妾如今的位分很好,无需晋封。”她道。

本以为这么说了皇帝会舒展眉头,谁知他想了片刻,却笑着摇了摇头,“大家都晋,你怎么可以不晋?这样,反正月娘也是要晋位的,你便从充容提到充仪吧。”

国朝规矩,同一品级的不同位置,排在前面的都要略高于后面。所以顾云羡从充容提到充仪,虽品阶未变,却也算是晋升了。

顾云羡闻言轻声道:“谢陛下。”

皇帝又道:“既然竹央你晋为昭仪,那淑仪之位就空出来了。月娘和镜娘两人,谁当比较好?”

毓淑仪想了一瞬,“月娘如今怀有身孕,按照规矩,宫嫔生产之后都是要晋一级的。可正如顾妹妹的情况,九嫔及以上的位分,在一年之内连晋两次实在出格。所以臣妾觉得,不如先给月娘在九嫔中选一个靠后的位置,等她生产之后,再提为淑仪也不迟。陛下意下如何?”

她的话在情在理,字里行间全然在为宫规秩序考虑。

然而顾云羡知道,她之所以这么说,无非是不希望明充仪升得太快。

姜月嫦若这会儿被封为淑仪,待生产之后再晋一级,便真的要与她平起平坐了。

这样的情况是她决不允许的。

不过虽然知晓她的心思,顾云羡却仍要赞叹,她措辞实在巧妙到了极点。周全妥帖不说,更关键的是,还用了自己做例子。如今宫中以她最为受宠,她都没能享受的特权,明充仪自然更没资格。

果然,皇帝听她这么说,赞同地点点头,“那就照你说的办。月娘晋为修仪,镜娘则晋为淑媛。”

修仪是九嫔之中的第七位,淑媛则是第五位,也就是说,如今朱镜如身份倒要比姜月嫦高那么一些了。

这几个身份高的人决定了,后面的部分也就简单了。

庄婕妤晋为正三品贵姬,柔婉仪晋为从三品婕妤,瑾穆华晋为正五品才人,阮琼章、夏琼章分别晋为从五品的柔华和芳华。还有一些身份更低的宫嫔,也各自升了半品。

这些人全部安排好之后,皇帝的视线终于落在了一个名字上。

定美人,叶苓。

毓淑仪见他的神情,试探道:“定美人从前确实与景氏交好,陛下若心存顾虑,不如便不要封她了……”

“臣妾以为不可。”顾云羡打断她,“淑仪娘娘难道忘了,陛下为何要大封六宫?”

毓淑仪一愣。

“陛下大封六宫,乃是为了转移众人的视线,不要再一味盯着已死的景氏。如今诸位姐妹都得晋封,独独定美人没有,她与景氏又是那样的关系,众人一见,还有什么不明白的?”顾云羡道,“陛下若如此做了,大封六宫就没有意义了。”

说完这句话,她便不再言语,只捧起一旁的茶盏,饮了一小口。

皇帝看了她一眼,再看向定美人的名字,良久轻轻一笑,“吩咐下去,晋定美人叶氏为正四品慎仪。”

慎仪。慎。

顾云羡听着这个名号,在心里揣测,也不知叶苓能不能领会皇帝的意思。

若是不能,她的前途便叵测了。

她今日遵照承诺,替叶苓讨到了封赏。然而叶苓这人秉性奸猾,实在让她难以喜欢。

所以适才,她本有法子替叶苓开脱几句,让皇帝不要将她与景氏扯到一起,但她却没有那么做。不仅如此,她更是直接在话里坐实了叶苓与景馥姝的关系,还利用流言,让皇帝晋她的位分都有几分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。

以后她的路要怎么走,都与她没有干系了。

.

事情处理完后,毓淑仪起身行礼,准备告退。皇帝随口应了一声,眼睛却落在顾云羡身上。毓淑仪见状立刻明白了,知趣地转身退出,独自离去。

眼看毓淑仪离开了,皇帝才向顾云羡伸出手,眼神温柔,“到这里来。”

顾云羡笑了笑,起身走了过去,坐到了他的身旁。

皇帝将她拥在怀中,深深地吸了一口她身上的幽香。

这些日子以来,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动作,似乎这样抱着她,感受着她的气息,他心中那隐隐的担忧就会少一些。

“你今日怎么都不看朕?”他喃喃道。

顾云羡眼眸低垂,“有么?臣妾怎么觉得,自己一直看着陛下。”

“撒谎。朕注意了你的。有几次竹央在说话,你眼睛看着地上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”他叹道,“不知为何,明明这些日子隔三差五就能见到你,朕却每每觉得,好像很久都不曾见过了。”

顾云羡知道这种时候应该说些什么讨他欢心,譬如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”,譬如“陛下如果真的思念臣妾,便不要在见臣妾的时候,叫上别人一起”。无论是温声软语,还是拈酸吃醋,她都知道该怎样拿捏尺度。